回望2020年:国际发展大事件

作者:曾璐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距离2021年还有15天,国际发展观察和你一起回顾:今年有哪些影响深远的国际发展大事件?

全文共2878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1. COVAX助力低收入国家获得疫苗,首批新冠疫苗获批上市

(pixabay/图)

2020年6月,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起“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支持新冠候选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帮助包括低收入国家在内的所有参与国平等地获得疫苗。目前加入COVAX的国家已达186个。2020年10月,中国加入COVAX,支持COVAX实现疫苗供应目标,并有望丰富其疫苗组合。 

自12月初起,英国、美国和新加坡先后批准由辉瑞和BioNTech研发的新冠疫苗,该疫苗需在零下70摄氏度条件下储存。英国已面向老人、养老院员工和医护人员开展首批疫苗接种。 

12月,阿联酋和巴林批准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疫苗,中国有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负担和便于储运的疫苗。

2. 英国合并外交部和国际发展部,临时下调援助预算

(PA/图)

2020年6月,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合并外交部(FCO)和国际发展部(DFID),新的外交、联邦事务及发展部(FCDO)全面负责外交和发展援助。


11月,英国宣布,2021年官方发展援助预算将从国民总收入的0.7%临时下调至0.5%,并在财政情况允许时恢复正常。这一调整预计削减援助预算达50亿英镑。 

英国是全球主要援助提供国之一,经合组织曾称其为全球危机期间国际发展界的标杆。合并前的国际发展部负责分配和管理英国对外援助,其专业性在国际发展领域广受肯定。外交部和国际发展部合并后,英国官方发展援助将进一步受其国家利益影响。

3. 美国宣布退出世卫组织

(LANCET/图)

2020年7月,美国宣布退出世卫组织,该决定将于2021年7月生效。退出决定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的做法,在美国国内引发广泛批评。批评人士认为,美国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退出世卫组织,不利于美国参与应对疫情的全球合作,并将削弱美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地位。 

美国的退出将导致世卫组织缺乏应对新冠疫情等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资金。2018年到2019年,美国是世卫组织的最大捐助国,捐款约占世卫组织预算的15%。美国的退出或将影响世卫组织的全球疫情数据和疫苗研究共享系统,扩大疫情造成的损失。 

美国候任总统拜登表示,将在2021年初就任后带领美国重返世卫组织并为其提供充分支持。

4. 世卫组织宣布在非洲消灭脊髓灰质炎

(AP/图)

202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非洲已根除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经过23年不懈努力,非洲根除脊灰病毒倡议成功帮助180多万名非洲儿童远离终身瘫痪,使18万余名儿童免于死亡。未来的非洲儿童可以生活在远离野生脊髓灰质炎的环境中。但为避免野生脊灰病毒卷土重来,人们必须保持警惕并保持疫苗接种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在非洲消灭野生脊灰病毒是当代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根除脊灰病毒倡议对非洲公共卫生和疫情应对系统做出重大贡献,对社区健康影响深远。相关资源和专业知识将支持非洲应对新冠疫情,并加强其他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

5. 中国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pixabay/图)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推行绿色发展模式的决心,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并大规模捕获和存储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即碳捕获和存储(CCS)。 

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最多的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等做法,中国提前三年实现2020年的碳排放目标,切实支持了巴黎协定。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受阻、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经济之际,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向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度以下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6. 世界粮食计划署获诺贝尔和平奖

(pixabay/图)

2020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以表彰其在消除饥饿、推动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WFP是联合国负责粮食援助的专业机构,使命为实现零饥饿和根除营养不良,是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

WFP以提供紧急粮食救援为主,为冲突或受灾地区提供食品和粮食援助,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帮助受援国和受益人群实现基本温饱,改善营养。2019年,WFP向88个国家的近1亿人提供了援助。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贝里特·赖斯·安德森在宣布该奖项时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团结和多边合作,多边合作对应对全球挑战是绝对必要的。”

7. 新冠疫情或引爆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

(pixabay/图)

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债务水平持续上升,许多国家未能将债务转化成投资和增长。增长缓慢和出口下降导致用于偿债的外汇锐减。 

新冠疫情爆发后,政府公共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却受到严重影响。疫情导致包含旅游业在内的世界经济活动近乎停止,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依赖旅游和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面临经济困难。随着出口收入和移民汇款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迫动用外汇储备偿还债务,或将进一步侵蚀外汇储备,导致以美元和欧元计价的债务偿还更加困难。 

疫情导致发展中国家发生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与日俱增,也对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造成负面影响。

8. 乐施会收缩业务

(Getty Images/图)

乐施会宣布将终止在18个国家的业务并裁减1450名员工。乐施会是全球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致力于消除贫困。此前,乐施会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10000名员工。乐施会希望通过此举扩大在重点国家的业务和影响力。2018年曝出的海地性丑闻对乐施会筹资造成一定影响。新冠疫情期间,筹款活动因疫情相关的限制措施被迫取消,欧洲各地的慈善商店收入也大幅降低,进一步影响乐施会的筹资。 

乐施会收缩战线的决定是新冠疫情影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一个缩影。大多数国际非政府组织由于疫情流失大量捐赠和资金。一些组织被迫通过缩减海外业务和裁员等做法应对疫情影响。

9. 新冠疫情使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Paavani Arora/图)

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所有国家行动起来,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地球。新冠疫情不断侵蚀过去数十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面临严峻挑战。 

过去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全球贫困率下降超过20%,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全球饥饿人数减少近一半,失学儿童人数下降三分之二。新冠疫情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并严重冲击经济,导致全球贫困率上升1.5个百分点,倒退至2017年的水平,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反弹,全球饥饿人口回升至1590万人,疫情相关封锁影响全球约12.5亿学生,凸显信息和网络技术缺乏对贫困人口造成的“数字鸿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发展观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往期回顾

发表评论